金秋九月,“關蘭?瓷彩2021”溫暖來襲
- 來源:
- 發布時間:
- 2021-09-13 04:27:19
- 分享至:
摘要:金秋九月,“關蘭?瓷彩2021”溫暖來襲

在一件瓷繪作品問世之前,一切都充滿了偶然性,也正因為偶然性的存在,才成就了必然的藝術之美。

2021年9月11日下午3時,由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辦,簡博畫院、逸點藝術機構承辦的“關蘭•瓷彩2021”在簡博畫院正式拉開了序幕。本次展覽共展出關蘭的精品力作100多件,呈現了關蘭對瓷繪的探索與思考。

出生于香港,就讀于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的關蘭,行走在海峽兩岸多年。2012年,她遇到了“白潤似玉,彩透如虹”的醴陵瓷,發現了讓藝術創作更加豐滿的途徑,便從臺灣旅居醴陵,一晃已近十年。

關蘭的畫源自嶺南畫派正脈,又倍受文人畫風的影響,因此她在瓷上創作中融入了嶺南畫派的撞水撞粉之法,運用堆白、堆雕等工藝的同時,有意弱化釉下五彩的裝飾意味,使她的作品清雅明麗,神韻自然,具有一見即識的個性,深受藏家們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關蘭既深入掌握傳統中國花鳥畫的技法,又對西方抽象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她的《當青花遇見蒙德里安》系列正是對兩種表現形式的探索后的再創作。這種融合中、西藝術的創作手法讓青花瓷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呈現出新的氣象。關蘭這小小的一步,拉近了中國陶瓷藝術與世界當代藝術的距離。

逸點藝術機構總監、“關蘭•瓷彩2021”策展人劉晨在展覽前言中寫道:“瓷上繪畫延綿千年,卻始終徘徊于繪畫史的邊緣。醴陵釉下五彩瓷雖不乏精美之作,然勾線填色的‘汾水法’千人一面,難逃缺少藝術個性和文化內涵的厄運。近年來,一批有志于推動傳統陶瓷的藝術家希望將不同形式的繪畫語言運用到瓷彩中,把中國瓷上繪畫推向新的高峰,關蘭就是這些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她的藝術踐行為瓷繪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開拓了更豐富的表現空間。

關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說到底都來自于她不斷地實踐、持續的努力、一以貫之的堅持。

據悉,“關蘭•瓷彩2021”將持續至9月19日。

畫家簡介:
臺灣旅湘藝術家關蘭女士,1953年生于香港,祖籍廣東陽江。幼即隨父嶺南隔山畫派重要傳人關保民先生習畫,得隔山花鳥畫法精髓。香港真光中學畢業后負笈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197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8年在臺北成立隔山畫館及國風出版社,投入美術事業,涉足兩岸文化藝術交流;舉辦大陸名家個展聯展百余次,并多次引進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屆展,在臺灣造成深遠影響。
2000年赴上海成立海上山藝術中心,推廣當代藝術。
2012年偶遇湖南醴陵釉下五彩,遂客居醴陵潛心繪瓷。
2013年首次瓷繪個展“中國彩•中國心”于湖南醴陵鵬窯。
2016年個展“活色生香•關蘭瓷彩”于湖南長沙德海湘瓷。
2017年個展“當青花遇見蒙德里安”于湖南醴陵陶瓷谷國際博覽會。
2018年個展“瓷畫•瓷話”于廣州嶺南會展覽館。
關蘭以數十年文化藝術積淀和養成,兼融隔山畫風入瓷,所繪作品風格清新、色彩絢麗、高貴典雅,獨樹一幟。創燒“關蘭瓷彩”,助推和豐富了醴陵釉下五彩藝術語言,貢獻斐然!
